我的记者故事记者是一份可以干一辈子的事业

最后编辑时间:2025-07-20 07:03:54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自1999年7月进入中国青年报,我已经在报社工作了26个年头,而且一直奋战在新闻采编一线,我很庆幸自己一直在坚持。

  在20多年的新闻一线工作中,我一直秉承边做边学边思考的理念,在新闻工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新闻素养,同时也在报道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思考,努力成为自己所报道领域的观察者和研究者。

  年轻的时候总以为择一事终一生是一件很难想象的事,但,当我在记者这个岗位上走过这么多年后发现,只要保持对一份职业的敬重,葆有一份不断精进自己的内心,拥有一份不断充实自己的动力,并且始终拥有一份积极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择一事终一生也是一件可能的事,而记者这个行业更是一份可以让自己干一辈子的事业。

  我相信不少选择记者这个岗位的人,内心都是有新闻理想的,期盼“铁肩担道义妙笔着文章”而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真正走上这个岗位后发现,记者并不是时时都要成为正义的化身,更多的时候记者要做一个理性的思考者,在自己所报道的领域内深耕,甚至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我一直从事教育领域的报道。教育报道是典型的“四季歌”,每年的9月1日都会报道开学,每年的6月7日又一定会报道高考,年复一年的重复很容易让人产生倦怠,不过,这其实又是一个极好的积累的过程,比如,每一年的高考试题背后所反映出的就是一段时间教育改革的趋势,以及改革所带来的变化,而这些由考试带来的变化又一定向下对基础教育、向上对高等教育产生一连串的影响,其中有很多值得研究值得思考的内容。一年又一年的重复,也是一年又一年的观察,更是一年又一年的积累,所有这些积累最终组成我作为教育记者的“大数据库”,这个“大数据库”又会成为之后每一篇报道的背景支撑,虽然这些支撑可能不会出现在稿子中,但是却让稿子变得厚重起来。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不仅关乎公平,也关乎每一个家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很庆幸能一直在这个报道领域深耕,既能持续感知领域内的变化,同时也可以把思考融入笔尖,用一篇又一篇带着点滴思考的报道一点点推动教育向更公平的方向迈进,这何尝不是一种新闻理想的实现?

  从进入这个领域那天起,我就知道自己并不是天资出众的那一个,但是,不出众并不意味着不能优秀,而且优秀也有很多种,二十几年如一日,认真写好每一篇稿子也可以是一种优秀。

  由于我并不是新闻专业毕业的,因此自工作以来,我一直自学新闻采写相关知识,并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海量阅读各种优秀新闻作品,并有意识地在工作中不断实践,用专业知识指导工作实际,同时也用实践不断丰富和加深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这几年,一场融媒变革来到我们面前,这要求新闻从业人员,特别是身处新闻一线的记者要迅速地适应、转变,我也积极投入其中,没有因为自己年龄大了就放松自己,向身边的年轻同事请教,并学以致用,努力尝试用图片、视频等丰富新闻报道形式,通过学习我已经能够熟练生产各种融媒产品。

  其次,我告诉自己绝不马虎地对待任何一篇稿件。每一篇稿件从选题到采访再到写作,我几乎都用“这是我的第一篇报道”来对待,不“躺在”以前的报道上,不因以前写过相关题材的报道就不动脑子、缺少动力,而是要把曾经的报道当成“前情背景”,写出新意;还要用“这是我最后一篇报道”的态度来对待每一次采写,吃透选题、吃透素材,写好每一句话、写好每一段话,尽量不留遗憾。

  我的记者生涯确实像一场马拉松,没有一直在冲刺,但也绝没有任何一段是松懈的。我要把马拉松精神放在工作中,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让扎实的每一步连接成一段不留遗憾的记者生涯。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