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让江苏夜生活这场“加时赛”踢得漂亮

最后编辑时间:2025-08-01 19:36:46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苏超”带来的泼天富贵正塑造出一个又一个“现象级”。如今,一场又一场激情澎湃的球赛,将“江苏人没有夜生活”这个“事实”一脚踢破。

  回忆起7月5日晚“江苏一哥之战”球迷散场后的“二场”情形,堂屋·老南京菜馆品牌创始人朱鹏感慨,“好久没有出现这种‘盛况’了”。

  当天,堂屋设置了“第二现场”供消费者边吃饭边看球,气温炎热,店裡还购置了50多块大冰块放在店门口降暑。“晚上9点半开始,一桌接一桌上人,服务员翻台都忙不过来了,我也帮着打下手。次日凌晨1点才打烊,谁说我们江苏没有夜生活?”朱鹏说。

  作為一家定位老南京特色菜的餐馆,堂屋推出消费就送南京特色甜品“桂花赤豆元宵”和白酒等优惠,当晚送出22箱酒水。

  去哪看“苏超”?赛后去哪吃夜宵?转战餐饮店是不二选择。於是,抢到票的、抢不到票的、本地的、外地的全都涌向各大餐饮店。以往定时打烊的店铺店员瞌睡都不打了,直接肾上腺素飆升——热情满满接客!

  火热的比赛,同样火热的赛后。烧烤店的孜然纷飞,配上一瓶冰啤酒,身旁是復盘着球场精彩瞬间的老友,一杯酒下肚,爽气冲天,夜的精彩才刚刚开始。“苏超”开始后,不少本地人的感受是“南京终於有夜生活了”,外地游客也觉得“江苏的夜晚并非像传说中那麼单调”。

  往前追溯,“江苏人没有夜生活”这个调侃早就存在。“江苏人睡觉特别早,晚上11点街道几乎没有人”“江苏人不爱夜生活”……曾几何时,“早睡早起省”是外界对江苏的刻板印象。

  事实上,江苏的夜,满足了古人对理想夜生活的想象,歷史上也不乏夜经济人文与商业积淀交织的“名场面”。

  “樊川居士”杜牧就曾写下“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千古名篇。桨声灯影裡倒映着吃食精致的画舫和“积极营业”的连片酒肆,供寻常人家夜宵夜饮。

  江苏本土人文专家分析,所谓的“没有夜生活”与江苏经济发展、城市规划、教育传统等多重因素有关。

  一直以来,江苏深耕实业,主导產业以制造业為核心,城市的生活节奏更强调生產而非娱乐。在这种工业社会“勤勉工作”价值观影响下,老百姓的精力更多花费在工作上,缺乏夜间消费的闲暇和习惯。

  当然了,格外重视家庭教育的江苏人,更擅长将夜晚的“黄金时间”拿来“鸡娃”。如果你晚间去江苏朋友家做客,主人一家很有可能在进行“学习型家庭”建设:一张书桌,几盏台灯,一家三口端坐,孩子写作业,父母各自加班或辅导难题。

  商务部发布的《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我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然而,相比於江苏高度发达的经济,一段时间内,江苏夜生活的存在感可以说是“0人在意”,在GDP总量前显得“黯淡无光”。据央视财经发布的首个“中国夜经济活力指数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夜间消费最活跃的10座城市中,江苏的城市无一上榜。

  1月8日,《江苏省繁荣夜经济激发消费活力若干措施》正式发布。这是全省首次出台关於繁荣夜经济的系统性政策文件,提倡每个设区市至少打造一个“烟火气、江苏味、国际范”的“夜经济”品牌,将夜食、夜购、夜宿、夜游、夜演、夜展、夜读、夜健等各类夜消费纳入“苏新消费”品牌活动内容,全面拓展夜经济服务供给。

  聚夜态、拢人气,何乐而不為?江苏不断“上新”夜间消费载体与场景,解锁市民游客的“夜体验”。6月,省商务厅公布50个“江苏省夜间消费集聚商圈(步行街)”名单,成為点亮江苏夜经济版图的“璀璨坐标”。

  具有“中华第一商圈”美誉的新街口文商旅融合商圈就光荣上榜。如果你是逛展“重度爱好者”,开放至每天24时的德基艺术博物馆一定不能错过。来自意大利的视频博主Lisa在社交媒体分享逛展体验称“中国博物馆的开放时间和服务水平远超预期”。

  事实上,自2017年开馆以来,德基艺术博物馆便实施常态化夜间开放模式。2024年至今,开馆时间更是“加码”,成為“全球唯一开到零点的博物馆”。夜间开馆為市民游客提供了“夜展”的独特体验,晚上十时半之后还可享特惠票服务,吸引大量观眾徜徉於静謐空间内享受艺术。

  “自今年大力倡导夜间博物馆以来,8层展厅客流转化率较去年同比提升30个百分点,文创產品销售额同比翻番。”德基艺术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以“金陵图”為例,日均参观量6000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突破1.2万人次。

  其中,暑期夜间到访人群多以游客、上班族及Z世代為主。自带文化消费基因的他们,热衷以夜游為主的体验,也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周边餐饮和酒店消费的有效增长。

  霓虹灯亮起,来一次“夜读”,看一场“夜演”,江苏人的夜生活有了更时髦的打开方式。生活方式和流行文化的变迁,正不断重塑人们对“夜生活”的理解。

  熙南裡街区既是“苏超”“第二现场”,又是市民游客爱去的“夜现场”。7月19日晚7时半,一场沉浸式“夜演”在百戏台震撼开演。一支年龄跨度在45到70岁的西洋乐手和爱好者组成的“博爱乐团”為广大市民带来“仲夏轻音乐”主题演出﹔同一时间,博物馆精品夜游项目“甘宅雅韵”也在南京民俗博物馆与游客见面。

  “怎麼会没有夜生活呢?博爱乐团这群南京‘雅炮’就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非常有共鸣的夜生活范式。”熙南裡街区负责人蔡雷民认為,江苏人一直都有夜生活,隻不过在街边度过的情况较少,更多的是在家裡、在健身房、在培训机构、在夜校。

  “‘江苏人没有夜生活’之谜背后,或许更应该思考的是,人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夜生活?如果没有好的消费内容、產品和氛围,人们自然不愿意走出家门,享受高质量的夜生活。”在蔡雷民看来,有个夜间好去处很重要。

  根植本土气质、深耕在地文化,让夜经济与城市资源稟赋“交相辉映”,是夜生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今年“苏超”的爆火正是将文旅这个关键词牢牢把握住,充分尊重、释放乃至激发社会的消费活力,打造出现象级的新契机。这也让我们在讨论如何打开江苏的夜晚时,有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熙南裡街区通过延长营业时间,推出“夜南京,过足癮”等消费活动,将“苏超”与国潮文化融合,打造“足球+文旅”沉浸式夜消费新场景。数据显示,在主题活动期间(如金陵旧书市集、不止有咖啡集、夏日夜经济消费季等),夜间时段客流较非活动期及去年同期有显着增长,客流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3%,街区营业额总额同比增长1.2%。

  此外,“苏超”“第二现场”已然成了百姓喜闻乐见的欢乐舞台。7月19日,“学霸天团”南通主场对阵盐城,全市“第二现场”观赛点188个,收看比赛球迷约29.76万人次。南通在“苏超”赛场出圈,其“第二现场”也精准接住“苏超”传球。仅7月19日当天,南通的45个官方“第二现场”為全市重点商贸企业贡献销售额7717万元,同比增长13.2%。

  炫目夜色中,江苏各地纷纷亮出自己的绝活,让夜经济活起来、火起来。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吕永刚看来,“苏超”形成的强大引流带动效应迅速“变现”,成為江苏夜经济走向繁华的又一关键推手。

  可以说,江苏人不是不爱夜生活,只是以前没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而“苏超”恰恰就像那把打开了江苏夜生活大门的“钥匙”,不仅有力带动当下夜经济的繁荣,打开了文体旅商融合的鲜活路径与想象空间,还带动更多夜间“消费新势力”涌现,参与塑造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进而让夜经济获得源源不断、持续“上新”的澎湃动能。

  看,夜幕灯火裡的江苏,正向更多人詮释“美好夜生活”。快在评论区分享你最鐘意的夜生活好去处吧!(黄泽文 万晨)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管理)